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愈發(fā)激烈,有新勢力周交付超過7000輛,也有車企屢遭投訴,甚至就突然沒了消息。誠如行業(yè)大佬們所言,汽車市場的淘汰賽已經開打,而終局的牌桌上將剩幾人,是未來最大的懸念。
講故事的車企越來越少,各家都使出渾身解數,加大資源投入。產品力提升了,營銷費用上去了,但終端的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始終像一根刺,與車市陡然直上的增速形成了鮮明對比。
有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310萬輛,充電樁保有量為521萬臺,車樁比為2.5:1,較 2015年的11.6大幅下降??蓡栴}是,找不到樁或排不上隊依然是“電車人”的生存現(xiàn)狀之一。
車樁比2.5:1為何還喊充電難?
當然還有更令人為難的窘況。
小安在社交媒體平臺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自費一萬多安裝了特斯拉充電樁,隨后就被鄰居敲開家門,以每月交電費換取串門充電服務。當事人直言,“不僅尷尬,每次還得大費周章地挪車。”
而前不久,微博上出現(xiàn)過一個“在小區(qū)申請新增充電樁有多難”的話題,引發(fā)數名網友討論。起因是,在上海寶山的某小區(qū)里,由于所需電容不足,十多位車主目前無法安裝家用充電樁。
擴容需要挖開綠化鋪線、墻體開洞,但后期復原等問題難以保證,因此物業(yè)并未允許電力公司進行擴容作業(yè)。無法安裝充電樁的車主只能到附近的商場停車庫充電。“一周大概充兩到三次 ,每次大約半個小時車程。”
對這些車主來說,家里有個充電樁已經變成最基本(低)的訴求。因為即便找到公共充電樁,依然要考慮不少的問題。比如,有車占樁、排隊候樁、過時收費等等問題。
而且要知道,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充換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明顯落后了半截。進一步講,南北地區(qū)在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上的差距也拉開了配套基礎設施的不均衡水平。
所以車主們偶爾會想,如果電池可以“裝一塊帶一塊”,那么不僅能解決續(xù)航焦慮的問題,一定程度上還能優(yōu)化補能體驗。但現(xiàn)實總是骨感的,多帶一塊電池上車,意味著跑起來更費電不說,車內乘坐空間說不定也要受到擠壓,最終得不償失。
試想一下,如果汽車也能搭配一塊可移動的充電寶使用,那會怎樣?
當汽車有了“移動充電寶”
汽車的形態(tài)越來越像智能手機,是一個公認的事實。
包括車載顯示屏開始流行OLED,處理芯片算力越來越強大,傳感器五花八門.....同時汽車像手機一樣,支持充換電,其中一些已經可以實現(xiàn)充電5分鐘續(xù)航200公里的超快充體驗。除此之外,汽車的“充電寶”方案也正不斷涌現(xiàn)。
2021年,大眾汽車發(fā)布了一項基于V2X的新技術,也就是移動儲能充電機器人。截至去年,國軒高科、EV Safe Charge等公司相繼推出了旗下的儲能充電機器人。
而要論產品力,當屬黑馬原力在今年4月發(fā)布的其首款MPS(Mobility Power Supply)產品——G60小黑最值得一提。
G60率先采用了4C電芯,通過自研RxPower電池系統(tǒng)設計,數百顆電芯可以協(xié)同一致地輸出電能,既保障了電池安全又能有效延長使用壽命。換算成數字,G60小黑在10分鐘內即可提供150公里的續(xù)航補能。
從市面上投入試點的移動充電機器人來看,用戶主要是通過官方小程序或者APP進行召喚,擺脫了傳統(tǒng)“車找樁”的局限,利用智能駕駛相關技術達到“樁找車”的目的。
G60小黑也一樣,通過搭載多線激光雷達、避障雷達和環(huán)視RGBD攝像頭等多類型傳感器,結合深度學習算法的訓練,在給定規(guī)劃路線下,實現(xiàn)車庫全路段無人干預的作業(yè)能力。
在剛剛結束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黑馬原力就展示了G60小黑的實操力。蓋世汽車了解到,目前黑馬原力在浙江嘉興投放了十余臺G60,并在上海K11購物廣場上線了一臺設備。
從充電過程的顯示界面可以看到,G60小黑可以實時讀取設備剩余電量和充電時長等信息。
“一臺可以為2~3輛車充電,一天下來預計能為十五六輛車補能。”黑馬原力負責人告訴蓋世汽車。G60小黑集儲充一體,兼容800V高壓平臺和400V平臺,可以提供60~100kWh的電量。按照規(guī)劃,黑馬原力接下來還將推出100~200度以及200度電以上的快充
機器人。
共享充電的”生意經”
本質上看,這仍屬于汽車共享充電的范疇。
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城區(qū)大規(guī)模布局充電設施尚存在一定難度,而移動儲能充電機器人在擴容要求極低的基礎上,可以滿足從1到10,再到100臺補能通道的靈活組合,且不受場地、基建規(guī)模的限制。
不過,說回到“共享”,就不得不提手機共享充電的這本現(xiàn)實教材。共享充電寶曾是資本眼中的一片藍海,但近年投訴問題層出不窮,更是一度被認定為新的價格“刺客”,這當中的頑疾成了限制行業(yè)進一步增長的阻力。
盡管汽車不同于手機,但某種程度上也要求相關企業(yè)在跑出商業(yè)模式的同時,需重視用戶體驗、售后服務以及產品品質等方面的要素。毋庸置疑,汽車共享充電在未來會是一塊令人垂涎的“香餑餑”。
今年早些時候,特斯拉向第三方品牌開放了充電網絡,國外的福特、通用,國內吉利、蔚來等品牌的個別車型都陸續(xù)接入T家的充電標準。據美國投行高盛預測,特斯拉在美國本土開放充電網絡后,如果充電樁增加至50萬座,其年度營收將增長250億美元。
開放充電網絡不僅利于提高充電樁的利用率,間接地還能增收增利,可以說是穩(wěn)賺不賠。在這一點上,儲能充電機器人的運營邏輯基本類似。
以黑馬原力的產品為例,不論是整體出售還是租賃,現(xiàn)階段的關鍵都在于跑通汽車移動儲能快充這一補能形式。而未來,隨著移動儲能充電走向成熟,設備機身、顯示屏還可以投放廣告、制作定制信息。
從更長遠的角度分析,移動儲能充電機器人既是儲能站又是充電樁,可以對風、光等可持續(xù)能源進行有效利用,而在充電端則可以擺脫電網的束縛,實現(xiàn)削峰填谷并減少電網負荷,讓用電更有保障。
面向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未來,汽車共享充電或許可以成為讓人人都愛上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重要理由。除了住宅小區(qū),移動儲能充電機器人更為廣闊的應用場景包括商場、酒店、高速服務區(qū)、交通樞紐等等場所。
可以預見的是,在移動出行需求的帶動下,這門新生意也將跑出自己的加速度。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