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在微信上看到某印刷廠整體轉讓的消息,包括對開四色、四開五色、四開四色、八開四色4臺進口
膠印機等設備打包轉讓。消息特別注明工廠正在生產中,廠房還有三年租期。
一家看起來規(guī)模不小,還在正常生產的印刷企業(yè),為何突然要轉讓?
發(fā)布消息的企業(yè)主告訴筆者,主要是不賺錢。他們是一家做快印加工的印刷廠,也有過曾經的輝煌。這幾年由于行業(yè)不是很景氣,企業(yè)基本上都在虧錢。他給筆者算了一筆賬,工人工資一年付掉200萬元(他廠里的印刷操作工平均月薪一萬元)、電費40萬元、廠房租金30萬元,其他日常辦公、維修等費用加起來,一年要300萬元出頭的支出,而工廠一年的加工收入也才300萬元左右,兩者相抵,根本不賺錢,甚至還要倒虧。
他說,這幾年本地印刷業(yè)不好干,業(yè)務量吃不飽,工廠的處境很尷尬。目前他的廠里就安排白天一班,工人拖拖拉拉,一天真正干活的時間還不到8小時,浪費很大,效益根本出不來。如果安排兩班,訂單量不足,工人又沒活可干,更是要虧錢。以前,印刷廠確實能賺錢,現在開機費一降再降,工人工資漲了又漲,利潤空間擠壓了還擠壓,實在無利可圖。他嘆息了一聲說,當初設備投入2000多萬元,現在處理200萬元都賣不起。但是如果有人有相應的業(yè)務量,還是可以接手的,因為現在拿200萬元也辦不了什么印刷廠。他繼續(xù)解釋道,由于自己年紀接近退休,不想再投入更新設備,因此決意把廠轉讓掉。
聽完他的一席話,筆者十分感慨。曾經,印刷業(yè)是一個無比風光的行業(yè),一臺印刷機好比一臺印鈔機,機器一響,黃金萬兩。社會上甚至流傳著“要想發(fā),做印刷”的諺語。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的印刷業(yè)早已進入微利時代,稍微經營不善,虧錢的比比皆是。也經常聽到,不少原先從事接單的人士,心疼自己每年要付好多加工費給印刷廠,于是心癢難耐信心滿滿地辦起了印刷廠。辦了廠才知道廠難辦,微薄的加工費在人工成本和各種開支費用面前根本入不敷出,原本把全副精力放在業(yè)務上很是得心應手,如今卻要把大量精力用在經營管理的日?,嵤轮?。年終一算,賺的錢反而少了,甚至要用業(yè)務的利潤補貼生產的虧空,令人悔不當初。可是“一入江湖深似海”,這么多重資產砸進去想全身而退已是不可能,只能斷臂求生或者越陷越深。
倒不是說印刷廠不能辦了。印刷業(yè)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舉目皆有印刷品,2021年,我國印刷業(yè)的營收達到1.41萬億,萬億級別的產業(yè)容量任誰都不敢小覷。但是這個行業(yè)早已經告別了暴利,告別了“躺賺”,甚至進入了艱難模式,不少企業(yè)增產不增收,甚至賠本賺吆喝。但話說回來,沒有夕陽的行業(yè),只有夕陽的企業(yè),行業(yè)中仍然有一些開發(fā)自己終端客戶,深挖細分領域的企業(yè)不受潮起潮落的影響,照樣混得風生水起。
大浪淘沙,始見真金。普通的產能已經遠遠過剩,粗放的管理早也跟不上發(fā)展的步伐,只有走“專精特新”之路,加強管理,依靠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才能活得更加滋潤。這,可能也是廣大印刷企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和出路。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