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區(qū)生產線低溫段煙氣回收和退火窯余熱回收如何利用?位于黑龍江佳木斯的佳星玻璃干部職工巧施妙手,讓煙氣余熱實現(xiàn)再利用,做出新的價值貢獻。
今年五月,佳星玻璃余熱發(fā)電項目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將
玻璃窯爐廢氣高溫段煙氣的熱能轉化為電能,降低公司用電成本,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發(fā)電后的155℃低溫段煙氣能否再利用?再做出價值貢獻?大家集思廣益,一場降本增效的頭腦風暴讓大家找到了新方向。
經過公司領導和技術人員反復論證和研究討論,擬實施寒冷地區(qū)低溫段煙氣回收利用和退火窯余熱回收利用兩項技術改造。
該項目具體包括兩個余熱回收利用環(huán)節(jié):一個是把熔窯低溫段155℃左右的煙氣回收,通過
換熱器把水加熱;另一個是把退火窯A區(qū)440多度和B區(qū)380多度的余熱空氣回收,通過換熱器把水加熱。經過計算,兩個余熱回收利用項目可為近10萬平方米廠房面積供暖,滿足冬季生產生活需求。
寒冷地區(qū)熔窯低溫段煙氣回收利用這個項目,在國內玻璃行業(yè)沒有先例。
“這是一次需要集智攻關的挑戰(zhàn),大家都要做好擼起袖子大干一場的準備。”
“就要當?shù)谝粋€吃螃蟹的人,而且要吃得香!”
項目實施前,為了確保技改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佳星玻璃公司派出技術人員到相關單位考察。他們深入一線,與設備供應商面對面交流,了解最新技術動態(tài)和設備性能,為項目的落地及設備選型提供了有力依據。同時,邀請了行業(yè)內專家現(xiàn)場指導,專家們對現(xiàn)場環(huán)境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對煙氣溫度、水流速度、水質等各項指標進行了多次驗算。
大量的細致工作與周密準備,只為確保每一項數(shù)據的真實無誤和高度可信。在推進項目的過程中,項目團隊堅守著“確保干一件成一件”的信念,力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不辜負大家的期盼。
通過周密組織和合理安排,克服了項目工期緊張、場地受限等諸多不利因素,歷經兩個月的時間,緊鑼密鼓地在冬季供暖前將項目建設完成。
一年供熱6個月,是東北地區(qū)城市的獨有特點。項目成功運行,既讓熔窯高溫段余熱發(fā)電,又再次利用低溫段余熱供暖,一改多年沿用的余熱蒸汽供暖。在冬季最低氣溫零下三十度的嚴寒下,我們的車間里暖融融。
開展增節(jié)降,催生效益花。佳星玻璃踐行“一切成本皆可降,一切費用皆可降”的理念,落實一毛錢增利計劃,在余熱再利用上走在了前列。如今,在佳星玻璃的生產線上,煙氣余熱不再是排放的“廢氣”,而是被巧妙地“變廢為寶”,成為企業(yè)節(jié)能降耗、增效環(huán)保的又一典型案例。
撰稿 | 曹悅鵬
編輯 | 王艷
審核 | 萬會青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