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
濰坊恒遠環(huán)保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楊),(何),(孫),或登陸公司(http://www.wfhygs.com)留言,或發(fā)送郵件到wfhyhbgs,濰坊恒遠環(huán)保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將竭誠為您服務
設備特點
可埋入地表下,設備上方地表可作為綠化或其他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和保溫,全自動控制,不需人員管理無污泥回流操作簡單,維修方便。整個設備處理系統(tǒng)配有全自動電氣控制系統(tǒng),運行安全可靠,平時一般不需要專人管理,只需適時地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yǎng)。 噪音低,無異味,使用壽命長。
工作原理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是一種模塊化的高效污水生物處理設備,是一種以生物膜為凈化主體的污水生物處理系統(tǒng),充分發(fā)揮了厭氧生物濾池、接觸氧化床等生物膜反應器具有的生物密度大、耐污能力強、動力消耗低、操作運行穩(wěn)定、維護方便的特點,使得該系統(tǒng)具有很廣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
工藝說明
設備的設計主要是對生活污水和之類似的工業(yè)有機污水處理,主要處理手段是采用較為成熟的生化處理技術——生物接觸氧化法,水質參數按一般生活污水水質設計計算,按BOD5平均200mg/1,出水BOD5按20mg/1設計。共有六部分組成;(1)初沉池(2)接觸氧化池(3)二沉池(4)消毒池,消毒裝置(5)污泥池(6)風機房,風機。
通常地埋式設備所用材料有玻璃鋼與碳鋼兩種類型,在購買設備時需要問清供應商所用材料,在工藝及其他條件相同時,材料不同價格將有很大差異。
約定出水執(zhí)行標準
很多單位在購買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時對污水處理達標標準沒在合同中注明,在后期環(huán)保要求提高前提下,會導致糾紛。因為處理程度不同,污水處理成本會有很大差異。
在購買前多對比、簽訂合同并注明付款流程。
多選擇幾家供應商做參考,然后對其采用工藝、成功案例、價格等因素進行綜合對比。
支付定金前簽訂正式合同、并約定交貨、調試及付款流程。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操作步驟大家了解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操作步驟。
1、打開進水閥門、出水閥門,啟動設備進水提升水泵,將調節(jié)池的污水輸送到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
2、初次使用及調試時,當水位達到設備1/2高度時停止水泵進水,打開風機進水閥,開啟風機,緩緩打開風機出風閥,向接觸氧化池內曝氣48小時后再啟動進水提升水泵將污水加入至設備3/4處,再向池內曝氣24小時;
3、用手觸摸填料是否有粘狀感,同時觀察水體微生物生長情況,直至填料上生長出一層橙黃色生物膜,方可連續(xù)向設備輸送污水,水量應逐步增加至設計水量;
4、定時觀察水中微生物生長情況,發(fā)現異常應及時控制進水水量加以調整;
5、觀察二沉池水流流態(tài),出水堰集水必須均勻,一般每隔24小時必須排泥一次,排泥時打開排泥電磁閥,利用氣提方式將二沉池內的污泥提升至污泥池;
6、根據需要在消毒池內加入消毒劑(氯晶片等),二沉池來水經過消毒劑投藥筐,藥劑部分溶解,達到消毒的目的。經處理過的水在清水箱內停留約0.5小時后,就達到了排放要求,可以向外界受水體排放;
7、設備調試結束并正常運行后,系統(tǒng)即可進入自動運行?,F場將水泵、風機的操作切換在自動運行狀態(tài),由于電氣操作控制柜是利用PLC自動控制程序,在設備出廠前就已經加以了程序編制(一般每班各切換一次),運行時不必另行設置;
8、應不定期對出水水質按照環(huán)保排放要求進行檢測,以保證設備正常運行。
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厭氧分離池→生物氧化池→氧化通氣池→排放,處理后的水質達到標準。
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特點及工藝流程
1、埋設于地表以下,設備上面的地表可作為綠化或其他用地,不需要采暖、保溫。
2、二級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均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觸氧化,其處理效果優(yōu)于*混合式或二級串聯
*混合式生物接觸氧化池。并比活性污泥池體積小,對水質的適應性強,耐沖擊負荷性能好,
出水水質穩(wěn)定,不會產生污泥膨脹。池中采用新型彈性立體填料,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易掛膜,
脫膜,在同樣有機物負荷條件下,對有機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氣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3、生化池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其填料的體積負荷比較低,微生物處于自身氧化階段,產泥量少,
僅需三個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糞車抽吸或脫水成泥餅外運)。
4、該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除臭方式
除采用常規(guī)高空排氣,別配有土壤
脫臭措施。
5、整個設備處理系統(tǒng)配有全自動電氣
控制系統(tǒng)和設備故障報警系統(tǒng),運
行安全可靠,實現無人值守全自動
運行,也可根據用戶控制要求,裝
配PLC控制系統(tǒng),實現遠程控制,
平時一般不需要專人管理,只需適
時地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