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端

您現在的位置:興旺寶>技術首頁>采購指南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方案

2022
07-01

07:10:02

分享:
1779
來源:山東夢之潔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近年來,為推進城市化進程,提高農村居民生活的質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已逐步實施,然而,農村排水工程卻一直被忽視,農村生活污水絕大部分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了河道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其滲入地下,少部分經化糞池簡單處理后任其滲入地下,嚴重污染河水和井水,本文重點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方案進行系統(tǒng)介紹,希望都可以幫到大家。

1、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現狀與問題

農村生活污水主要產生于居民生活過程中糞便及其沖洗水、洗浴污水和廚房污水等,同時農村生活污水中因糞便中所含病原菌較多,因此一般應進行一定的滅菌處理。農村污水難處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污水成分日益復雜,各種污染成分濃度較低,波動性很大,難以正確評估生活污水的污染負荷及其晝夜、季節(jié)性變化;

(2)人口少,用水量標準較低,污水處理規(guī)模小,造成工程建設費及運行費用過高;

(3)污水處理工藝與技術的選擇,受到當地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和地方保護主義或其他人文因素的抵制;

(4)當地自然與生態(tài)條件(氣溫、降水、風向和土壤等)對所選擇的處理工藝與處理技術有負面影響,使其不能正常發(fā)揮效力;

(5)維護管理技術人員及運行管理經驗嚴重缺乏。

2管網收集探討

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應根據新農村建設總體規(guī)劃,道路和建筑物的布置、地形標高、污雨水去向等按管線短、埋深小、自流排出的原則布置。宜沿道路和建筑物周邊平行布置;主排水管道應布置在接支管較多一側。但是大部分的農村建設都沒有一個很好的規(guī)劃,基本上排水均為雨污合流制,化糞池的出水都是直接排入附近的明溝或者暗溝。

根據實際情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如果居民生活區(qū)內沒有地方鋪設污水管網時,較小的明溝則采取加蓋板密封的方式進行,雨水則采取漫流的方式進水排水;大的溝渠則選擇將在溝渠內安裝收集管。如有必要時可挖除原有合流溝渠,帶污水收集管安裝完畢后再重新砌筑雨水溝或灌溉渠。

(2)如果居民生活區(qū)內留有充足的空間地方鋪設污水管網時,將污水管緊挨原有溝渠建設,在滿足排水標高要求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減少埋設深度,以降低成本。

排水體制的選擇應結合當地經濟發(fā)展條件、自然地理條件、居民生活習慣、原有排水設施以及污水處理和利用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而且管網費用在整個農村污水治理項目中占大部分,所以在管網布置上,我們應該抓大放小,用少的錢做好的事情,等經濟允許后再將難收集而且投資較大的部分再納入到污水收集總管網中來。分流排水體制即雨污分流制,污水、雨水分別由各自的管道系統(tǒng)輸送。分流制可以有效地對排水進行分類,避免水質混雜和交叉污染,同時為后續(xù)的污水分類處理提供了條件。雨水可以通過雨水管網直接排放或進入污水處理廠簡單沉淀處理后排放,而污水則通過污水管道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后排放。分流制可以在有效避免水污染發(fā)生的同時,減少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成本。分流制的缺點在于管網系統(tǒng)投資較大,規(guī)劃布置時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較高。

3、處理技術探

由于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是以有機物為主,其生化性較好,所以通常情況下生活污水的處理都是采用生物處理的方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從處理工藝上分有:厭氧生物處理和好氧生物處理。從處理方式上分有: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

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應選用投資少、運行管理方便費用低的小型處理方法為主。目前此類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3.1生活污水凈化池沼氣

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采用厭氧發(fā)酵技術,在厭氧和兼性厭氧的條件下將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轉化成CH4、CO2和水,達到凈化處理生活污水的目的。其處理工藝:生活污水→格柵池→厭氧發(fā)酵→排放。

生活污水沼氣凈化池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得到了推廣,它的優(yōu)點是:不消耗動力、運行穩(wěn)定、管理簡便、剩余污泥少、還能回收能源(沼氣),建在綠化或菜地下,不占地。但從目前使用情況來看,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在技術上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污水停留時間長,出水中部分指標未達排放標準等。

3.2地埋式無動力凈化處理裝置

地埋式無動力凈化處理裝置是在圓筒型兼性濾池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的,其處理工藝流程為:生活污水→厭氧酸化→兼性過濾→生態(tài)溝(自然通風)→排放。

該處工藝的大特點是增加了生態(tài)溝,增加生態(tài)溝的目的是對厭氧發(fā)酵后的污水進行氧化處理,使出水水質進一步提高。但是由于是自然充氧效果不好,處理效果和普通化糞池效果差不多,而且投資大大高于化糞池,故使用較少。

3.3氧化塘

氧化塘是經人工改造的具有處理污、廢水能力的自然池塘,是一種構造簡單、維護管理方便,處理效果穩(wěn)定,節(jié)省能源的凈化系統(tǒng)。污水在塘內經過較長時間的停留、貯存,通過微生物的代謝活動,菌藻互相作用或菌藻、水生生物的綜合作用使有機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質得到降解和去除。

3.4跌水充氧接觸氧化技術

跌水充氧接觸氧化技術是利用污水提升泵提升污水或者利用地勢差,使污水分級跌落,形成水幕及水滴自然充氧,無需曝氣裝置,在降低有機物的同時,去除氮、磷等污染物。

3.5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濕地泛指暫時或*覆蓋水深不超過2m的低洼地及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沿海地區(qū)。根據濕地形成的條件可把濕地分為自然濕地和人工濕地。自然濕地即在自然狀態(tài)下形成的,如上述所說的濕地。而人工濕地是受天然濕地凈化功能的啟發(fā)而發(fā)明的一項技術。人工濕地是通過模擬和強化自然濕地功能,將污水有控制

地投配到土壤(填料)經常處于飽和狀態(tài)且生長有蘆葦、香蒲等水生植物的土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在耐水植物和土壤(填料)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同作用下,污水中有機物通過過濾、根系截留、吸附、吸收和植物光合、輸氧作用,促進兼性微生物分解來實現對污水的凈化。

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污水具有效果好、投資省、運行費低等優(yōu)點。但也存在著占地面積較大,冬天處理效果受一定影響的問題。

3.6厭氧水解—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厭氧水解如果水解比較充分,則有機物的去除效率都會比較高,但其主要問題是對懸浮物、氨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差一些,而人工濕地去除氨氮和磷的效果卻非常好,出水較清,懸浮物則很容易達標。但是人工濕地的卻是對進水要求比較高,必須有前處理先去除生活污水中大顆粒雜質,避免引起濕地濾料的堵塞。所以厭氧水解—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在處理生活污水方面恰好能取長補短,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處理效果非常好。它的主要優(yōu)點有:(1)在污水凈化過程中能回收能源—沼氣,厭氧發(fā)酵后的沼渣是一種的有機肥,可作農肥和村莊綠化的肥料,不存在剩余污泥處理問題。(2)人工濕地凈化出水水質優(yōu)于《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的二級標準??芍苯优湃氲江h(huán)境水體,也可作小區(qū)景觀水體的補充水,或用來農灌、澆花草。在水資源缺泛地區(qū)是一種水資源循環(huán)利用的有效措施。(3)人工濕地可與村莊綠化有機結合,栽種觀賞植物或者經濟作物,即可成為村莊的一個景觀,也可以作為一種收益,可以平衡整個項目的投入。

但厭氧發(fā)酵(沼氣)—人工濕地處理技術,也有一定的缺陷,如一次性投資稍高,占地面積稍多(每噸水占地約1.7~2m2),冬季凈化效果有一定影響等。綜合多種因素分析,它是新農村建設中污水治理較佳的方案。

4、總結

以上就是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方案的詳細介紹,選擇村鎮(zhèn)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關鍵問題是要適應目前村鎮(zhèn)的實際情況,除了能達到排放標準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建設投資要省,運行管理要方便,運行費用要低。所以農村污水的處理不能延用和照搬大、中型規(guī)模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及設計參數,避免造成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過高,應根據農村具體現狀、特點、風俗習慣及自然、經濟與社會條件,因地制宜地進行選擇。農村污水處理技術遵循經濟、、節(jié)能和簡便易行的原則,與當地的生態(tài)農業(yè)相結合,使污水處理成為生態(tài)農業(yè)的一個組成部分,形成污水回用與再利用的生態(tài)農業(yè)模式,實現污水的無害化和資源化。

實施農村污水處理系統(tǒng),處理后的生活污水可作為灌溉水或其他用途使用,從而節(jié)約淡水資源,同時可有效避免污水橫流現狀惡劣現象,解決農村污水處理難題,可進一步改善居民居住環(huán)境,為村莊的美化、優(yōu)化提供服務;農村地區(qū)環(huán)境條件的改善可降低與污染有關疾病的傳播,減少由此引起的經濟損失;另外,污水處理既可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促進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又可改善農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對社會經濟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全年征稿/資訊合作 聯系郵箱:137230772@qq.com
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興旺寶"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興旺寶,轉載請必須注明興旺寶,http://m.dunya.com.cn/。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企業(yè)發(fā)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guī)遭投訴的,一律由發(fā)布企業(yè)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3、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QQ聯系

咨詢中心
客服幫您輕松解決~

聯系電話

參展咨詢0571-81020275會議咨詢0571-81020275

建議反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