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好消息!我國近日實現(xiàn)了 400°C 溫和條件下“凈零排放”的天然氣制氫原理突破,甲烷轉化率達到99%,突破了傳統(tǒng)溫度800-1000℃的限制,結合商業(yè)化中溫槽式聚光技術,實現(xiàn)了太陽能驅動的天然氣制氫與脫碳。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研究員表示,這對低碳發(fā)電、工業(yè)余熱利用以及太陽能、風能、生物質沼氣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研究成果可有效提高火電廠發(fā)電效率并實現(xiàn)降碳,另一方面,有望降低天然氣制氫成本,為解決氫能制、儲、運全鏈條瓶頸提供新思路。
天然氣制氫,其實也是我們常說的“藍氫”,工藝原理是通過預處理、轉化爐(甲烷+水蒸氣)、變換塔,最終由天然氣得到氫氣。同時,在先進工藝中,天然氣轉化氫氣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將通過CCUS(碳捕集)等技術實現(xiàn)低排放。
看起來簡單,但其實天然氣制氫流程復雜,比如合成氣制備。甲烷分子呈惰性所以需要
催化劑,如此高溫條件下催化劑的穩(wěn)定性和活性就至關重要,主流的選擇是鎳基催化劑。如果不用催化劑那么可以選擇天然氣與空氣燃燒生成合成氣,但也需要控制爆炸限以及停留時間等等。
就目前來看,“藍氫”(天然氣制氫)在碳排放上優(yōu)于“灰氫”(煤制氫),在成本上優(yōu)于“綠氫”(風電制氫)。公開統(tǒng)計顯示,目前天然氣制氫是氫氣制取市場上的首選。
我國繼煤制氫工藝之后就是天然氣制氫,大約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而快速發(fā)展則就是近5到8年之間的事情,2020年的天然氣制氫市場規(guī)模已經超過了700億,這與我國天然氣制氫工藝頻頻突破不無關系。
2021年,國內首個站內天然氣制氫加氫一體站(南莊站)試運行,日制氫加氫能力達到1100公斤,制氫能力為500標方/小時,電解水制氫能力為50標方/小時,采用了撬裝式天然氣制氫裝備,生產純度超99.999%。
2022年8月,中國海油正式宣布我國首套自主研發(fā)的橇裝天然氣制氫裝置投用,氫氣純度99.999%,單位產品消耗、裝置緊湊度等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集成度高、自動化程度高、制氫效率高、占地面積小,助力氫氣終端成本降低20%至30%。
2022年9月,10萬標準立方米/小時天然氣制氫裝置蒸氣轉化器項目通過了鑒定,由天津石化和中國化工集團天華設計院共同承擔完成,是當時國內最大的單系列天然氣制氫裝置,項目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當然,除了天然氣制氫,電解水制氫也是發(fā)展方向之一,而可再生能源制氫路線頗受喜愛,包括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生物質制氫、核能制氫等,有望成為未來的主流。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