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精密測量院原子分子外場理論組和冷分子離子組合作,在釷-229離子精密測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了通過釷-229三價離子(229Th3+)核外電子躍遷和核躍遷的精密光譜測量,檢驗精細結構常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研究方案。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物理學期刊《Physical Review A》上發(fā)表。
光鐘作為精密測量實驗平臺,被應用于時間-秒定義、基礎物理檢驗等諸多前沿研究領域。探尋新的光鐘體系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多種候選光鐘體系被提出,其中,釷-229原子核由于其存在能量極低(僅約為8.36 eV)且壽命很長的核激發(fā)態(tài),是極具潛力的核光鐘候選者之一。同時,Th-229核躍遷的精細結構常數(shù)敏感因子K在104量級,比現(xiàn)有最敏感的原子躍遷高3-4個量級,是檢驗精細結構常數(shù)隨時間變化和探測超輕暗物質(zhì)與光子的耦合強度的優(yōu)選實驗對象。
精密測量院副研究員李承斌與研究員童昕開展合作,采用相對論原子結構理論方法研究了229Th3+核外電子結構與外場響應性質(zhì)。研究指出229Th3+核外電子5f5/2-5f7/2躍遷具有較高品質(zhì)因子,運動與外場引起的頻率不確定度可均控制在10-18水平。因此,可在229Th3+離子中同時測量核外電子鐘躍遷和原子核鐘躍遷的頻率,并通過比對極大程度上消除系統(tǒng)誤差,實現(xiàn)在10-21/年靈敏度水平上檢驗精細結構常數(shù)隨時間變化。
理論方案示意圖
該研究成果以“229Th3+ as an ionic optical clock for ?ne-structure-constant variations”為題在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A》上發(fā)表,部分理論計算采用的是由原子分子外場理論組自主研發(fā)編寫的DFCP程序包,所有理論計算均在精密測量院理論計算集群上完成。博士研究生余師成和甘文婷為共同第一作者,副研究員華夏為共同作者,副研究員李承斌與研究員童昕為共同通訊作者。
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